仿古瓦(涵盖仿古琉璃瓦、仿古青瓦、仿古陶瓦等,兼具传统风格与现代工艺特性)长期存放需兼顾其材质特点(如釉面、陶体、造型复杂性)和外观完整性,避免因环境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损坏、老化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一、存储环境的核心控制
1.温湿度管理
温度:保持在5℃-30℃的稳定范围,避免极端温差(如夏季仓库暴晒后骤降暴雨)。
高温(>40℃)会加速釉面老化(尤其彩色仿古瓦),导致釉层开裂或褪色;低温(<0℃)时,若瓦体受潮,水分结冰膨胀可能撑裂陶体或釉面。
湿度:相对湿度严格控制在40%-60%。
潮湿环境(湿度>70%)易导致陶体吸水发霉、釉面返碱(表面析出白色粉末),尤其仿古青瓦等素烧瓦件,吸水率较高(8%-15%),受潮后强度显著下降。
干燥环境(湿度<30%)需避免过度通风,防止瓦体因失水过快而脆化(尤其低温烧制的仿古瓦),可在仓库角落放置水盆调节湿度。
2.避光与防腐蚀
避光存放:仓库需避免阳光直射(尤其带彩绘、金箔装饰的仿古瓦),窗户可贴遮光膜或加装遮阳帘。紫外线会导致釉面颜料氧化褪色,金箔装饰层氧化发黑。
远离污染源:
避开厨房、化工厂、农田等区域,防止油烟、酸性气体、农药等腐蚀釉面(釉层遇强酸易失光)或陶体(素烧瓦表面易被污染)。
仓库内禁止堆放机油、涂料等化学品,避免泄漏后污染瓦体,难以清理。
二、分类存放与堆叠规范
1.按类型与规格分类
材质区分:仿古琉璃瓦(带釉)与仿古青瓦(素烧)分开存放。琉璃瓦需重点防釉面磨损,青瓦需重点防潮;
造型区分:平板瓦、筒瓦等规则瓦件与吻兽、脊瓦、滴水等异形瓦件隔离存放。异形瓦因造型复杂(如带浮雕、卷曲纹),易因碰撞损坏细节,需单独保护;
规格区分:不同尺寸(长度、弧度)的瓦件不混堆,避免小瓦被大瓦挤压破损,且便于取用。
2.堆叠方式与防护
基础缓冲:
地面需平整硬化,铺设3-5cm厚的缓冲层(如泡沫板、干燥稻草垫、硬纸板),隔绝地面潮气和硬物摩擦。
大型异形瓦(如脊瓦、宝顶)需用木质托架固定,托架底部垫橡胶垫防滑,避免倾倒。
堆叠高度与隔离:
规则瓦件:每层堆叠数量均匀(如10-15片/层),层间必须垫隔离材料(无纺布、牛皮纸),防止瓦体直接摩擦导致釉面划伤或陶体磨损;总高度不超过1.2米(约8-10层),防止底层受压断裂。
异形瓦件:禁止堆叠,需单个或成对直立放置在凹槽木架中,凸起部位(如兽角、龙纹)用软泡沫包裹,避免碰撞。
摆放方向:
平板瓦:正面朝上平铺,或侧立成45°角斜放(底部用木条限位),瓦间留1-2cm缝隙通风,避免积水。
筒瓦/弧形瓦:口朝下、底朝上堆叠,内部空心处塞干草或软纸,防止杂物进入;弧形面避免受压变形。
3.禁止重压与碰撞
瓦堆顶部禁止放置任何重物(如工具、其他建材),禁止人员攀爬,防止瓦体受压碎裂或瓦堆坍塌。
搬运时戴手套轻拿轻放,禁止抛掷、滚动;使用手推车时,车面需铺软布,避免瓦件与金属车架碰撞掉角。
三、瓦体与装饰层保护
1.釉面与彩绘防护(针对仿古琉璃瓦)
釉面若沾染灰尘,用软毛刷轻扫;若有污渍,用干布蘸少量清水擦拭后立即擦干,禁止使用洗涤剂(可能腐蚀釉面或彩绘)。
带金箔、描金装饰的瓦件,需避免接触汗水、油污(会导致金层氧化发黑),取用前必须戴洁净手套。
2.陶体防潮与防风化(针对仿古青瓦、陶瓦)
素烧瓦件需远离地面潮气,瓦堆底部用砖垛垫高30cm以上,周围放置生石灰干燥剂(每月更换1次),防止陶体吸水发霉、返碱。
若发现陶体表面出现白色返碱,用干毛刷清理后移至通风处阴干(禁止暴晒,防止瓦体开裂)。
3.异形件细节保护
浮雕、镂空造型的瓦件(如雕花脊瓦),需用防尘罩单独覆盖,避免灰尘进入缝隙难以清理;缝隙中的积灰可用气吹清理,禁止用硬毛刷刷洗(防止细节脱落)。
四、长期存放的维护与管理
定期检查:每月至少检查1次,内容包括:
瓦堆是否倾斜、隔离材料是否受潮霉变,及时调整歪斜瓦层,更换失效缓冲材料。
釉面是否有裂纹、划伤,陶体是否返碱、破损,彩绘是否褪色,对受损瓦件单独标记隔离。
先进先出:标注入库日期,优先使用存放时间较长的瓦件,减少长期闲置导致的釉面老化、陶体风化(超过1年需重点检查强度)。
极端天气应对:暴雨前加固防雨设施(如检查仓库屋顶、防水布),台风前固定瓦堆防止倾倒,冬季确保瓦体干燥(潮湿状态下受冻易开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