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生产的古建瓦(如仿古琉璃瓦、仿古陶瓦、小青瓦等,材质多为陶土、水泥或复合材料,既保留传统外观,又可能在强度、釉面工艺上与传统瓦有所差异)的清洁,需兼顾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材质特性,避免因清洁方式不当破坏外观或影响使用寿命。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清洁前:明确材质特性,评估瓦面状态
区分材质,针对性操作
仿古琉璃瓦(陶土施釉或瓷质):釉面较传统琉璃瓦更均匀,但仍怕硬物刮擦和酸碱腐蚀,清洁重点是保护釉面;
仿古陶瓦/小青瓦(无釉,陶土烧制):表面多孔、易吸污,且强度可能低于琉璃瓦,忌用高压水流直接冲击(易导致表面剥落);
水泥仿古瓦(水泥混合纤维压制):表面较粗糙,易积灰,但耐酸碱性能较强,可适度用中性清洁剂,但忌用硬物刮擦(易留痕)。
检查瓦面基础状态
先观察是否有松动、裂缝、缺角(现代瓦可能因安装问题出现搭接不牢),若存在破损,需先固定或更换再清洁,避免清洁时水流渗入基层;
查看瓦缝间的填缝剂(如聚合物砂浆)是否脱落,若有需提前修补,防止清洁时瓦片移位。
二、工具选择:拒绝“暴力清洁”,适配材质特性
通用原则:软质工具为主
基础工具:长柄软毛刷(尼龙材质,刷毛长度5-8cm,避免过短划伤表面)、海绵(吸附灰尘和水渍)、塑料铲(清理顽固污渍,边缘需磨圆,防止刮伤);
禁用工具:金属刷、钢丝球(无论哪种材质,都会破坏瓦面表层,导致后期更易积污)、高压水枪(压力需严格控制:釉面瓦≤10MPa,陶瓦/水泥瓦≤15MPa,枪口距离瓦面≥60cm,斜向冲洗避免直射搭接缝)。
材质适配细节
无釉陶瓦/小青瓦:用稍硬的尼龙刷(避免过软无法清除孔隙内灰尘),但力度需轻,防止刷掉表面陶土颗粒;
水泥仿古瓦:可用塑料刮板轻轻清理表面苔藓(其粗糙表面易附着植物),但避免反复刮擦同一位置。
三、清洁剂:温和为主,忌破坏“仿古质感”
常规污渍(灰尘、落叶、轻度鸟粪)
优先用清水清洁,若需增强效果,可添加少量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,浓度≤0.5%),搅拌后用毛刷蘸取擦拭,避免清洁剂残留(尤其无釉瓦,易吸收液体导致变色)。
顽固污渍(苔藓、霉斑、油烟)
苔藓/霉斑:用稀释的白醋(1:10比例)或小苏打溶液(5%浓度)喷洒,静置5-10分钟后用软刷清除(无釉瓦需缩短静置时间,避免渗入后留痕),忌用强酸除草剂(会腐蚀瓦面,破坏仿古色泽);
油烟/油污:用中性去油剂(如厨房专用去油灵稀释5倍)局部擦拭,清洁后必须用清水彻底冲洗(尤其水泥瓦,残留清洁剂可能导致表面泛白)。
禁忌:避免改变“古建风貌”
禁用彩色清洁剂或带研磨颗粒的去污粉(会在瓦面留下异色痕迹,破坏仿古外观);
忌用漂白剂(无论哪种材质,都可能导致瓦面褪色,尤其仿古瓦的“做旧”色泽,漂白后会失去层次感)。
四、清洁流程:遵循“保护优先,分区操作”
先“干清”后“湿擦”,减少二次污染
第一步:用软毛刷或吹风机(冷风档)清除表面浮尘、落叶、蜘蛛网,避免湿擦时灰尘与水混合形成泥渍,渗入瓦缝或无釉瓦孔隙;
第二步:针对局部污渍,用蘸水的海绵轻轻按压(而非用力擦拭),顽固处用塑料铲轻刮后,再用稀释清洁剂处理,最后用清水冲洗。
按“排水方向”清洁,避免积水
从屋脊向檐口、从瓦面高处向低处清洁,确保污水顺着瓦的搭接缝自然流下,避免在瓦面形成积水(尤其无釉陶瓦,积水会导致表面变色、滋生霉菌);
清洁后用干布吸干瓦缝或凹陷处的残留水分(尤其是仿古瓦的“仿旧纹理”凹槽,易积水)。
五、特殊场景:高层与仿古装饰件的额外注意
高层屋顶作业:强化安全防护
现代古建瓦常用于仿古建筑的坡屋顶,作业时必须搭建稳固的脚手架或防滑梯(仿古瓦表面可能刻意做“粗糙处理”,但潮湿时仍易滑),作业人员系安全绳,且禁止踩在瓦面中央(现代瓦虽强度较高,但集中受力仍可能断裂),需踩在瓦筋或龙骨支撑处。
装饰性构件(如吻兽、瓦当)的清洁
仿古瓦配套的装饰件(如雕花瓦当、脊兽)多为异形结构,缝隙较多,可用细尖软毛刷(如旧牙刷)清理缝隙内灰尘,避免用高压水枪直射(可能冲掉装饰件与瓦面的连接砂浆);
若装饰件为彩绘或鎏金工艺,需用干布轻轻擦拭,禁用任何清洁剂(防止颜料脱落)。
六、清洁后:检查与维护,延长使用寿命
即时检查修复
清洁后查看瓦面是否有新的破损(如边缘崩裂)、填缝剂是否松动,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(用同色仿古瓦专用修补膏);
确认排水坡度是否顺畅,若有积水点,轻微调整瓦片角度(避免用力撬动,防止瓦片断裂)。
定期维护:适配使用环境
干燥地区:每年清洁1次即可,避免频繁清洁导致瓦面磨损;
潮湿/多雨地区:每半年清洁1次,重点清除苔藓和霉斑,清洁后可在瓦面(尤其无釉瓦)涂刷一层透明防水剂(需选择不改变瓦面颜色的型号),增强抗污性。